实验室导航
实验室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023-65120719
传真:023-65126323
邮箱:shandilab@cqu.cdu.cn
邮编:400045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 区建筑馆5211办公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建筑光学公开课——共享的城市光环境


2021年11月25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的建筑光学线上公开课程第一期在腾讯会议与B站同步举行。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何荥副教授作为本次建筑光学线上公开课的召集人主持开幕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翁季副院长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卢健松副院长分别致辞。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田真教授为此次公开课程主持人,本次公开课由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主席,中国照明学会理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严永红教授开讲,报告名称为《共享的城市光环境》。


01

首先严永红教授梳理了中国城市照明的建设历史


城市照明指城市户外公共用地内的固定照明设施及建筑红线内旨在形成夜间景观的室外或室内照明系统所提供的照明的总称。总得来看中国的城市照明建设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49-1960年为城市照明建设起步和开创阶段,1961-1980年为城市照明工程建设重点发展阶段,1981-1999年为城市照明工程建设全面发展阶段,2000-2015年为中国城市照明建设全面爆发的“黄金十年”,2016-2019年新一轮照明规划启动,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智慧照明、文旅照明和艺术+科技照明逐渐成为最近几年照明设计的热点话题。

图片图片


02

第二,严永红教授探讨了城市照明规划与人的关系


迄今为止城市照明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金额越来越高,但除了一些技术规范和光的形态的规划设计,城市照明规划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值得反思的是这些年的城市照明建设是否做到了粱鹤年先生说的自存与共存的平衡?梁先生认为,人聚居是以最小的气力去追求最优空间机会,所谓最优就是自存与共存的最高平衡,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指的个人跟群体的最大幸福。就像避免城市空间的错配是城市规划很重要的工作内容,避免城市夜间光环境与“城市人”真实需求间的错配是照明规划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03

 第三,严永红教授从自己团队最近的几个研究成果探讨了如何构建共享的城市光环境

 

(1)城市公共空间中物理空间的回归——“洞见”

图片


“洞见”是一个1150×490×360cm的影像艺术装置,可放置在城市广场、公园等各种室外场合,或公共建筑(如美术馆、博物馆等)入口、建筑内部或庭院内的沉浸式光影艺术装置它是一种集雕塑、绘画、影像、音乐、照明于一体的公共艺术装置可播放各类影像、图片和声音,可与人进行画面、声音的互动。

“洞见”系统通过对庞杂的视觉信息进行过滤,完成对信息的有效聚合,重新找回本属于人们的物理空间,是活化城市广场、街头等公共空间的一种尝试。光艺术装置的创作需深入探讨背后潜藏的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逻辑对光环境物理指标的影响,研究观众如何对作品产生的视觉信息进行过滤和主动搜取的相关视觉生理、心理机制,探索和利用人眼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机制,创作出满足视安全要求、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使艺术家与科学家技术专家的合作呈现出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2)城市老旧社区夜间光环境——Light-Up老旧社区阶梯综合照明装置设计

本世纪我国将长期保持全球最庞大的老年人口,重庆已于1994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同时重庆又是一个山地城市,在城市的核心区存在着大量由梯道衔接的老旧社区,这些社区的老龄化程度特别高,由于梯道所造成的老人跌落事故频发。通过调研发现一些老旧社区的梯道基本没有照明,无法满足老年人夜间出行的基本要求。为什么绚烂的城市照明没能照进这些社区?给这些弱势的“城市人”提供必要的关照,是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照明规划者的责任。


图片

2020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光与空间"金奖

2021第九届阿拉丁-最佳设计曙光奖

作者:伏思奇、李鑫   指导老师:严永红

 

方案以LIGHT-UP为概念,将灯光艺术装置与社区便民设施两种功能巧妙串联,将光(light)作为保护和帮助老旧社区的媒介,提升(up)老龄社会社区生活质量。以社区微改造的方式介入,提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设计策略与方案。设置兼具功能性、景观性的灯光,同时与重物提升装置结合,为老年人上下阶梯提供助力。在特定时段,关闭功能性灯光,变为互动灯光艺术装置,为老旧社区注入活力。


(3)小城镇城市道路照明——习水产城大道道路照明设计


图片

对于一些小城镇由于财力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照明亮化工程,因此转而将夜景照明的重点放在道路照明上,通过构建景观大道来提升城市夜间形象。因此市政设施艺术化是回应此类照明设计诉求的有效手段。


(4)新冠疫情与城市景观照明——疫情下的公交候车亭设计

设计以调研疫情下人们的出行方式为出发点,引发了对疫情时期公共交通空间使用的一系列思考,在公交候车亭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带LED深紫外线消杀和红外感应功能的可自由组合的座椅,可根据人的使用情况来自动控制病毒消杀的模式,以应对疫情期间公共空间的病毒传播问题和后疫情时期的持续防护问题,整个作品将设计、技术和光的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光之雕塑",为陷入疫情黑暗中的城市带来希望。


图片

2020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学生竞赛第一名

作者:李慧敏  指导老师:严永红

 

最后,严永红教授进行了总结:城市光环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审美或拉动夜游经济的问题,要实现城市光环境的共享,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协同,让每个人、每棵树、每只昆虫都可以享受到城市带来的便利和福利,让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人和环境。

报告结束后,在提问环节严永红教授就观众提出的室外踏步踏面照度规范,限电背景下夜间景观照明发展方向,天然光和室内功能性照明结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在思想火花的强烈碰撞中,建筑光学公开课第一期圆满落下帷幕。据后期统计,本次公开课程共吸引8228人观看,其中腾讯会议389人,B站7839人。

公开课第二讲于2021.12.02如期开讲,主讲嘉宾为北京工业大学 薛鹏教授,报告主题为《天然采光与建筑节能》。